> 文章列表 > 前沿科技讯息:评论:“挑刺”互联网保险也是一种呵护

前沿科技讯息:评论:“挑刺”互联网保险也是一种呵护

文章观点提取:
互联网保险虽在快速发展,但目前仍处于“幼年”阶段,需要得到各方的呵护与关注。业界普遍认识到,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不应只看到其积极的一面,而应正视存在的问题,并从不同角度提出质疑,这有助于互联网保险的成长和完善。这些“挑刺”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呵护,因为它们有助于揭示问题,促进互联网保险的健康发展。

思维拓展:
1. 市场多样化需求: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保险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如何设计更多个性化的保险产品,以适应不同人群的特定风险需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 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面对可能出现的理财型产品大面积退保,保险公司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风险管理和现金流控制机制,以确保公司能够稳健地应对市场变化。

3. 科技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保险公司在“触网”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科技应用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是另一个重要议题。

4. 消费者教育与市场规范: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的竞争加剧,如何对消费者进行正确的保险知识教育,提高他们的保险意识,以及如何通过建立更为规范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通过这些问题和挑战的多层次探讨,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为相关从业者和消费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和指导。

前沿科技讯息:评论:“挑刺”互联网保险也是一种呵护

科技、数码、互联网新闻如今都成为了大众所关注的热点了,眼下互联网、科技、数码已经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了。我们应该多为自己充电,多掌握些知识才能让自己见多识广,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个人修为。.小编今天整理了一篇关于互联网科技数码方向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哦。

  跨过热闹的互联网金融元年,2014年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正迈向纵深。在互联网保险领域,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大家对这片待垦之土期望极高,同时,业界人士也普遍认为,目前互联网保险还处在“幼年”阶段,需要各方给予精心呵护。

  确实,一个市场的成熟需要花时间去培养、去呵护,对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要包容。不过,笔者发现,有部分人认为呵护就是只能肯定不能质疑,只说成绩不说问题。其实,只有当正反意见都得到充分表达时,才能使得互联网保险这个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应该说,“挑刺”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呵护。

  2011年到2013年,我国互联网保险行业保费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201.68%,到2013年年底,险企的互联网保险规模保费约291.15亿元,但与整个保险行业约2万亿元的整体保费相比,其占比仅为1.5%,足以说明其底子还很薄。

  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速度已然超出了人们的预期,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也不为过。正如在余额宝推出之初,谁也没料想到,其规模从0到2500亿元仅用了200多天,而从2500亿元到4000亿元,只用了大约30天。泰康人寿的“求关爱”保险的传播速度也超出了设计者当初的预期。因此,对互联网保险的研究不能只看状,对未来的发展,多设问,多准备,只会有益无害。

  “现在的网销产品大多数同质化非常严重,将来怎么走差异化竞争路线?”“网销的诸多产品为理财型产品,如果理财收益不符合人们预期造成大面积退保,公司对现金流压力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网销一哄而上,会不会造成人们‘审美疲劳’?险企触网是否足够理性?”“随着互联网保险市场竞争趋于激烈,渠道费用优势将消失,如何应对?”面对这些问题,有人避而不答,有人表示公司自有精算体系,无需外界担心,也有人表示随波逐流纯属无奈之举,“别人有的自己不能没有”。就比如,一家险企负责人在面对“如何应对给付风险”的问题时,就以“现在网销规模占比还很小,不必担心”作答,无疑,这是在以一种静止的心态来看神速发展的互联网金融。

  可以说,上述问题正是不少保险公司在“触网”时心中的刺,或者说看到了刺就在前方,却无法抵御冲击市场规模、扩大份额的诱惑,尽管有人“挑刺”,他们还是选择问题到了眼前再去想办法解决。

  不可否认,目前,险企在互联网领域涉足不深,对其发展特点、规律及未来走向未必有十足的把握,因此,在某些方面,“摸着石头过河”在所难免。不过,对那些能够预见的问题险企应有高度的重视和足够的准备,把大家的“挑刺”视作一种提醒,另一种形式的呵护。尤其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一切皆有可能,我们有再多的准备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