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类群,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以下是昆虫纲的一些主要特征:
1. 身体结构
昆虫的身体通常分为三个体段:头、胸、腹。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内有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腹末具外生殖器。
2. 生长发育
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变态过程可以是完全变态,如蝴蝶和蛾类,也可以是不完全变态,如蜻蜓和半翅目昆虫。
3. 分布广泛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它们从赤道到两极都有踪迹,甚至在海拔6800米的地方也能找到昆虫。温泉、山洞也有昆虫栖息。
4. 数量众多
昆虫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5. 生活习性
昆虫的生活习性非常多样,有的是植食性的,有的是肉食性的,还有的是腐食性的。它们的食性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了各种不同的形态和行为。
6. 特殊的生长方式
昆虫的生长受到外壳的限制,因此它们需要定期蜕皮以更换更大的外壳。这个过程称为蜕皮,昆虫的一生大概要蜕皮5到15次,次数因昆虫而异。
7. 生命周期
许多昆虫的生命周期少于一年,但它们拥有一套内在调节机制,使得其成虫在每年的同一个季节出现。这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昆虫的幼虫需要依赖某种特定植物,通过这种调节机制使得它们可以在每年同一时候找到合适自己生长的地方。
综上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包括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生活习性多样,特殊的生长方式以及特定的生命周期。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天气网提供全国国内城市天气预报,旅游景点天气预报,国际城市天气预报以及历史天气预报查询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内有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腹末具外生殖器;5、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中国约12~15万种。 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以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 昆虫具有强大的飞翔能力,其微小的身躯又易随气流传播,所以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它们的踪迹。 如北纬80°曾发现蝴蝶,北纬70°曾发现蚊虫;南极圈内也曾发现过昆虫。 昆虫的分布上限为海拔6800米。 温泉、山洞也有昆虫栖息。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故事传说元宵节的由来 元宵节的祝福语句有哪些元宵节祝福语大全 劳动法2024年新规定辞退补偿2024劳动法辞退员工的补偿标准 元宵节一般送啥礼物呢元宵节送什么礼物好 元宵节可以搞什么活动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活动
昆虫纲
昆虫纲,昆虫纲(Insecta)旧称六足虫纲,是整个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它们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②头部发生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行动中心;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多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 坚硬的外壳使得昆虫的生长受到限制。 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昆虫将旧的外壳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更大的外壳。 昆虫的一生大概要蜕皮5到15次,其次数因昆虫而异,但都是确定的。 褪皮后,旧外壳被褪去。 但有许多昆虫,如蝗虫,会吃掉这一层旧外壳。 成虫的外形会与幼虫相差极大。 相反,当两者生活的环境相似,则他们的形态差别就没那么明显了,如蝗虫科和臭虫科的昆虫。 幼虫和成虫除了外生殖器和尾须外,只有大小的变化,称之为无变态,如衣鱼目。 如果幼虫直接发育成为成虫,会被称之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如蜻蜓目和半翅目昆虫。 在这种发育中,昆虫会经过一个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的过程,如鳞翅目昆虫。 也有昆虫的发育类型是界乎于这两者之间的,如蓟马,被称为过渐变态发育;其最后一个幼虫阶段即是静止状态。 或者是蛇蛉目和毛翅目的昆虫,它们的蛹在成虫破茧而出之前是活动的,而且在最后一次蜕皮之前,它们会另觅他处。 因此幼虫期通常会长于成虫期。 最好的例子是蜉蝣,它们的幼虫期长达几年,而成虫期只有一天,是昆虫纲生命周期最短的昆虫。 金龟的幼虫期为3年,成虫活不到几天。 许多昆虫的生命周期少于一年,但它们拥有一套内在调节机制,使得其成虫在每年的同一个季节出现。 这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昆虫的幼虫需要依赖某种特定植物,通过这种调节机制使得它们可以在每年同一时候找到合适自己生长的地方。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1、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 2、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古孔凯热沙同件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干聚始单眼; 3到兴谓球希、胸部分为高首目3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级引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 4、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 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 5、昆虫在生长发育棉待团州理慢国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 1.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 2.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具有3对口器附肢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及单眼; 3.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4.腹部是生殖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无行动用的附肢,但多数有转化成外生殖器的附肢; 5.从卵中孵出来的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这种体态上的改变称为变态。 因此,昆虫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遍布全球旺家族。 而蜘蛛蜈蚣和蝎子及蜱、螨等无脊椎动物严格来说是非昆虫类。 昆虫在地球上无处不有,所以到处都可以采到昆虫﹔但各类昆虫部有自己喜好的环境。 昆虫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类群,无论是个体数量、生物数量、种类与基因数,它们在生物多样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昆虫学就是人类在长期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一门以昆虫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学习和研究昆虫学的目的在于了解昆虫生命活动的固有规律并利用所得的知识造福人类。 21世纪中,人类面临着许多难题,对昆虫学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常见昆虫种类: 昆虫纲是由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这两个亚纲及其33个目所组成。 常见的有: 鳞翅目Lepidoptera 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 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吮吸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 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 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与农业有关的有2个亚目。 鞘翅目Coleoptera 杂食亚目(金龟科叩头甲科吉丁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拟步甲科豆象科) 象甲亚目(象甲科) 鞘翅目Coleoptera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有330000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40%,我国记载7000余种。 这个类群的前翅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因此而得名。 它们的外骨骼发达,身体坚硬,体型的变化甚大,并且适应性很强;咀嚼式口器,食性很广:有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肉食性--步甲、虎甲,腐食性--阎甲,尸食性--葬甲,粪食性--粪金龟。 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多数是裸蛹,稀有被蛹。 蜻蜓目Coleoptera 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 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 蜻蜓目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水虿在水中营捕食性生活。 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Diptera 芒角亚目(食蚜蝇科寄蝇科花蝇科潜蝇科) 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 由于成虫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 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 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 膜翅目Hymenoptera 针尾部:胡蜂科泥蜂科土蜂科) 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广腰亚目(叶蜂科)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锥尾部: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瘿蜂科。 半翅目Hemiptera (蝽科缘蝽科盲蝽科花蝽科猎蝽科网蝽科) 半翅目Hemiptera昆虫通称蝽,已知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群之一。 半翅目的前翅在静止时覆盖在身体背面,后翅藏于其下,由于一些类群前翅基部骨化加厚,成为半鞘翅状而得名。 口器为刺吸式口器,以植物或其它动物的体内汁液为食。 属半变态昆虫,其若虫腹部有臭腺,因此被成为臭虫。 直翅目Orthoptera (蝗科螽斯科蝼蛄蟋蟀科) 直翅目Orthoptera是一类较常见的昆虫,包括螽蟖、蟋蟀、蝼蛄、蝗虫等,全世界已知20000种以上,分布很广。 成虫前翅稍硬化,称为覆翅,后翅膜质。 本类群为不完全变态,若虫和成虫多以植物为食,对农、林、经济作物都有为害;少数种类为杂食性或肉食性。 其中很多种类由于鸣叫或争斗的习性,成为传统的观赏昆虫,比如斗蟋和螽蟖。 同翅目和缨翅目Homoptera 蝉亚目(蝉科叶蝉科飞虱科) 木虱亚目蚜亚目 粉虱亚目
【动物界全系列】六足亚门-昆虫纲(一):形态特征
昆虫纲(学名:Insecta)不仅是节肢动物门,也是整个动物界中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普遍采用的狭义昆虫的定义是指包括石蛃目、衣鱼目、有翅类昆虫(包括翅退化的种类)在内的一个集合,称为外颚类(Ectognatha);即昆虫纲与外颚类为同义词。 原本昆虫的定义涵盖无翅亚纲及有翅亚纲,但由于现今系统发生学研究显示无翅亚纲并非单系群,所以它不应为一分类群(taxon);现今,昆虫的定义已不含弹尾目、原尾目、双尾目这三个无翅的节肢动物类群,它们属于内口纲(Entognatha),又称内颚类。 2.演变历史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 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环节动物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①各节腹侧生出附肢,以便行走;②头部产生触角、眼和口器,成为感觉和摄食中心;③翅和足集中在胸部成为运动中心;内脏和生殖器集中在腹部成为消化和生殖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三叶虫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倍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 3.形态特征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它们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四)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 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 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五)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腹部除末端数节外,附肢多退化或无。 生殖孔后位。 头部有触角(极少数无触角)、复眼1对,单眼2~3个或无,口器1个。 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 跗节又分1~5节,末端有爪,有的爪上有爪间垫,有爪间刺。 中胸和后胸上通常各生有一对翅。 不同虫种的翅脉和脉序不同,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腹部由11节组成,由于前1~2节趋于退化,末端几节变为外生殖器,故可见的节数较少。 4.身体构造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节,胸节(thorax)和腹节(abdomen)。 (1)头部头部有着各种感觉器官。 触角(antenna)除了有触觉外,有时还会传递气味信息。 在某些雄性蚊子中,触角甚至有听觉,借助触角,它们才能听见同类雌性蚊飞行震动时的声音,以利于交配。 而在另外一些昆虫,比如蝗虫或蟋蟀,它们的听觉器官长在身体其它部位,如下体或者是腿上。 复眼有上千只小眼(ommatidium)组成。 每只小眼会独立成像,总体合成一副网格样的全像。 很多昆虫此外还会有两到三只单眼(ocellus),它们的作用并非成像,而是通过光调节自身作息生物节律。 在头部还有口器(trophi)。 它们的大颚(mandible)是有力的嚼咬工具。 小颚(maxilla)主要是稳住和进一步细嚼食物。 而蜻蜓的幼虫具有脸盖(mask),是由下唇(labium)特化形成的捕食器官,非常灵活,能迅速伸展,捕获猎物,其末端装备着一对能活动的钩子,锋利异常,当脸盖伸向猎物时,这对钩子迅速钳住猎物,脸盖缩回,钩子将猎物送进口中。 \"(2)胸部胸部由三个体节组成,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前胸(prothorax)、中胸(mesothorax)和后胸(metathorax)。 每个体节都带有一对附肢,称为胸足。 跗节通常分为5个跗分节,有时还带有成对的爪子。 胸足通常会特化,以更好地完成如挖,跳,游泳或是捕捉等任务。 第一胸节的背部被称为前胸背板(pronotum),通常会特别加固。 在甲虫的前对翅膀之间有一块三角形的甲片。 翅膀中有分支复杂的血管系统,称作翅脉,其走向和分布可作为分辨昆虫种类的特征之一。 前翅比后翅窄而有力,有时会加固,如鞘翅目,其前翅就特化为较坚硬的构造,称为翅鞘。 在双翅目昆虫中,只有一对翅膀发育正常。 而后面另一对翅膀则成为平衡棍。 但是在蝗虫里面也会找到许多没有飞行能力的种类。 一些古老,构造简单的古昆虫也飞不起来,它们应该是从没有飞行能力的祖先演化而来的。 (3)腹部昆虫在腹部有着重要的器官,如管状的心脏,梯形神经系统,胃肠系统和生殖器官。 在躯体中还藏着分支的气管,会直接把氧气送到身体的各个器官去。 线粒体位于气管开口附近,可以更快的利用空气。 昆虫在体侧壁具有气孔(trachea),直接与外界大气接触,可透过肌肉的收缩而关闭,为一种开放式循环系统。
昆虫纲
一、结构1.体部昆虫原有18-20个体节,分为头、胸、腹3个体部。 2.触角除原尾目昆虫外,昆虫纲所有的种类均有触角(antenna)。 这一对分节附肢一般着生于额区,它基部包被于膜质的触角窝内,围角片上的支角突是触角活动的关节。 (1)触角的基本构造昆虫的触角由柄节(scape)、梗节(pedicel)和鞭节(flagellum)等3节构成。 梗节:是触角的第二节,较小,除弹尾目和双尾目外,大部分昆虫的梗节内均有江氏器。 鞭节:是触角的端节,常分成若干亚节,此节在不同昆虫变化很大。 (2)触角的类型根据触角的形状、长度、结构等将触角分为12个基本类型。 线状(filiform):又叫丝状触,细长,呈圆筒形,除基节、梗节较粗外,其余各节大小、形状相似,向端部渐细。 线状触角是昆虫触角最常见的类型。 螽蟖类、天牛类的触角是典型的线状,有时线状触角可长达身体的数倍。 如白蚁、褐蛉等的触角。 棒状(clavate):又叫球杆状触角,结构与线状触角相似,但近端部数节膨大如棒,蝶类和蚁蛉类的触角属于此类。 锤状(capitate):似棒状,但触角较短,鞭节部突然膨大,形似锤状,如郭公虫等一些甲虫的触角。 栉齿状(pectinate):鞭节各亚节向一侧显著突出,状如梳栉,如部分叩甲及豆象雄虫等的触角。 羽状(plumose):又叫双栉状(bipectinate),鞭节各节向两侧突出呈细枝状,枝上还可能有细毛,触角状如鸟类的羽毛或形似篦子,如很多蛾类雄虫的触角。 肘状(geniculate):又叫膝状或曲肱状,其柄节较长,梗节小,鞭节各亚节形状及大小近似,在梗节处呈肘状弯曲,如蚁类、蜜蜂类、象甲类昆虫的触角。 具芒状(aristate):鞭节不分亚节,较柄节和梗节粗大,其上有一刚毛状或芒状触角芒,为蝇类所特有。 鳃状(lamellate):鞭节端部几节扩展成片,形似鱼鳃,如金龟甲之触角。 除上述类型外,尚有剑状、锥状、耳状及其他很多不规则形状的触角。 (3)触角的功能触角的主要功能是嗅觉、触觉与听觉,其表面具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感觉器,在昆虫的种间和种内化学通讯、声音通讯及触觉通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雄虫的触角较雌虫的发达,能准确地接受雌虫在较远处释放的性信息表。 3.口器口器(mouthparts)又叫取食器(feedingapparatus),昆虫因食性及取食方式的分化,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口器。 大体上取食固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咀嚼式,取食液体食物的昆虫口器为吸收式,兼食固体和液体的昆虫口器为嚼吸式:其中吸食表面液体的昆虫口器为舐吸式或虹吸式,吸食寄主内部液体的昆虫口器为刺吸式、锉吸式或捕吸式。 在这些类型的口器中以咀嚼式口器最为原始,其他类型的口器均由咀嚼式口器演变而成。 (1)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chewingmouthparts或bitingmouthparts或mandibulatemouthparts)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等5部分组成。 无翅亚纲、直翅类、大部分脉翅目、部分鞘翅目、部分膜翅目成虫及很多类群的幼虫或稚虫的口器属于咀嚼式,其中以直翅类的最为典型。 (2)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chewing-lappingmouthparte)仅为一部分高等膜翅目昆虫的成虫所特有,是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的口器,其主要特点是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 (3)舐吸式口器舐吸式口器(spongingmouthparts)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 (4)刮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scratchingmouthparts)见于双翅目蝇类幼虫。 取食时,先用口钩刮食物,然后吸收汁液和固体碎屑。 (5)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siphoningmouthparts)为鳞翅目成虫(除少数原始蛾类外)所特有,其显著特点是具有一条能卷由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 (6)捕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grasping-suckingmouthparts)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有,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式口器之称。 (7)锉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raspingmouthparts)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显著的特点。 有人认为这类口器是咀嚼式口器与标准刺吸式口器的中间类型。 (8)刺舐式口器刺舐式口器(piercing-spongingmouthparts)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所特有。 (9)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piercing-suckingmouthparts)是取食植物汁液或动物血液的昆虫所具有的既能刺入寄主体内又能吸食寄主体液的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虱目的口器也基本上属于此类。 4.足昆虫胸部的3对附肢都演变成足。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生活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3、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内有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腹末具外生殖器;5、要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及外部体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 分布范围 世界昆虫约有100万种,也有人估计为200万种,每年还约陆续发现0.5~1万新种。中国约12~15万种。昆虫种类繁多(约占动物界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以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
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简述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徵为:外骨骼(骨头包肉)、六只脚、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份,因此蜘蛛、蝎子和虾蟹、蜈蚣、马陆等等不是昆虫纲的动物。
昆虫纲
--农学概述一、形态二、生活史Insecta昆虫纲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与人类经济和健康关系密切,也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概述一、形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虫体分头、胸、腹3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胸部有足3对,故又称六足纲。 复眼:1对,具视觉功能。 口器:1个,由上唇、上颚、舌、下唇、下颚组成,具摄食和刺吸功能。 翅:有前翅和后翅之分。 有的种类翅退化。 二、生活史昆虫的发育过程中,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生活习性以及行为等方面都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这一系列的变化称为变态。 二、生活史变态类型完全变态昆虫个体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 如:蚊、蝇、蚤等。 10二、生活史变态类型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不需要蛹期。 若虫和成虫外部形态、生活习性相似,只是若虫较小,生殖器官未成熟。 如:虱、臭虫等。 昆虫从卵孵出需蜕皮数次可发育为成虫。 11Mosquito概述一、形态二、生活史三、生态五、防制四、与疾病的关系12概述蚊的种类繁多,但与医学有关的多为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属。 属于体外暂时性寄生虫。 131、成虫一、形态蚊是小型昆虫,成蚊体长约1.6~12.6mm,呈灰褐色、棕褐色或黑色,分头、胸、腹3部分。 14mm。 按蚊卵呈舟形,两侧有浮囊,产出后浮在水面。 库蚊卵呈圆锥形,无浮囊,产出后粘在一起形成卵筏。 伊蚊卵一般呈橄榄形,无浮囊,产出后单个沉在水底。 初孵的幼虫长约1.5mm,4龄幼虫长约12mm按蚊幼虫伊蚊幼虫16库蚊蛹侧面观呈逗点状,胸背两侧有1对呼吸管,是分属的重要依据。 一、形态17羽化成虫孵化18(1)完全变态;(2)卵、幼虫、蛹生活于水中,成虫生活于陆上;(3)9~15天一代,一年7~8代;(4)成虫寿命:雌虫--1月,雄虫--短。 二、生活史生活史要点19三、生态1.孳生习性田塘型:如稻田、池塘、沼泽地等大型或较大积水场所,是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的幼虫孳生地。 20三、生态1.孳生习性丛林型:主要包括丛林浓荫下的山溪、荫蔽的山涧溪床、泉潭等小型清洁积水体,是大劣按蚊的主要孳生地。 污水型:如粪水池、下水道等,是淡色库蚊、致倦库蚊的孳生地。 容器型:如树洞、缸、罐、钵等,是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的孳生地。 雌蚊的生殖营养周期的次数是蚊虫存活时间的一个度量指标,称为生理龄期(physiologicalage)。 24三、生态5.栖息习性雌蚊吸血后多在阴暗、潮湿、避风处栖息,以待胃血消化和卵巢发育。 成虫的栖息地可分为三类:(1)家栖型:胃血消化在室内,如淡色库蚊、嗜人按蚊;(2)半家栖型:胃血消化在室内,之后栖于室外,如中华按蚊;25三、生态6.季节消长和越冬季节消长:不同蚊种间存在差别;受温度、湿度和雨量等因素影响,同一蚊种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别。 26三、生态6.季节消长和越冬越冬:当温度低于10时,蚊开始越冬,次年春复出。 大多数蚊种以成虫越冬,伊蚊亦可以卵越冬。 全年月均温度10以上地区无越冬现象。 马来丝虫病:中华按蚊、嗜人按蚊、东乡伊蚊。 (3)乙型脑炎: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 (4)登革热:埃及伊蚊、白纹伊蚊。 传播疾病:28五、防制环境治理控制和消除幼虫孳生地化学防制杀虫剂室内外滞留喷洒灭蚊生物防制观赏鱼、苏云金杆菌、球形芽孢杆菌等。 法规防制利用法律或条例规定防止媒介蚊虫的传入、对蚊虫防治进行监督以及强制性的灭蚊等。 29Louse概述一、形态二、生活史三、生态五、防制四、与疾病的关系30概述虱为人、家畜体表寄生虫,永久性寄生虫。 人虱又分为两个亚种:人头虱(P.humanus)。 31一、形态成虫背腹扁平,体狭长,灰白色,雌虫体长为2.5~4.2mm,雄虫稍小;刺吸式口器,无翅,足有爪,形成攫握器;人头虱和人体虱形态区别甚微,人头虱体略小、体色稍深、触角较粗短。 32耻阴虱一、形态成虫灰白色,体形宽短似蟹。 胸部宽而短。 一生产卵约30粒,寿命稍短。 34三、生态寄生部位人头虱:成虫寄生于人头上长有毛发处,产卵于发根,尤其耳后较多,并粘附于头发之上。
经济林病虫害防治 教案汇总(重大)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内容提示: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蛾、蝶、蚊、蝇、蜂和甲虫等动物都是昆虫,在动物分类中,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纲区别于其他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成虫的体躯分为头、胸、腹3个体段,胸部具有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胚后发育过程中有变态现象,如下图所示。 昆虫的外部形态结构图(1-11为腹节数)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 全世界已知的昆虫种类有一百多万种,约占已知动物种类的2/3。 我国已知昆虫近5万种,估计总数有15万种。 昆虫数量庞大,繁殖力强,如一巢白蚁可达百万个体,一株树可拥有10万头蚜虫个体。 昆虫分布...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蛾、蝶、蚊、蝇、蜂和甲虫等动物都是昆虫,在动物分类中,它们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昆虫分布也很广,几乎遍及全球,从热带到两极、从高山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从空中到地下都有昆虫分布。 昆虫类群昌盛的原因主要是昆虫具有坚硬、轻便、富有弹性的外骨骼,使身体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昆虫的身体小,以少量食物就可满足其生存营养的需要;昆虫具翅能飞,扩大了活动空间和分布范围,有利于觅食、求偶和避敌;另外,昆虫还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较强的适应性。 在昆虫类群中,有许多种类与森林有着密切的关系。
[昆虫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doc
[昆虫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篇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故又称6足纲。 如果所有的条件都符合上面的特征时,我们可以说:它是一只昆虫~。 但是,这并不表示所有昆虫都具备了这些特征,还是有许多昆虫少了其中某些特征的,例如,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或甚至根本没有翅膀、有些昆虫没有眼睛、有...。 [昆虫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doc 1/7 和一个口器;,而下方通常有三对脚。 但是,这并不表示所有昆虫都具备了这些特征,还是有许多昆虫少了其中某些特征的,例如,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或甚至根本没有翅膀、有些昆虫没有眼睛、有些昆虫少了一对脚或是完全没有脚、有些昆虫的身体软软的....等等。 这些变化就是需要我们花功夫去学*的啦。 二、昆虫的构造昆虫的身体看起来就好象一节一节接起来的,这也是为什么称它们是节肢动物的原因。 首先,它们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各主要部分。 1、头部触角触角一对长在头的前上方,形状则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触角就好象人的鼻子一样,主要是用来闻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虫的触角有感觉空气震动的功能。 复眼复眼一对长在头的两侧。 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 复眼的功能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用来看东西的。 单眼单眼是一个非常不明显的构造,位在两个复眼之间。 它虽然是眼睛的一种,但是昆虫并不用它来看东西,而是用它来帮助复眼辨别物体明暗。 在有些昆虫它甚至退化不见了。 口器口器是昆虫的嘴巴,用来吃东西的。 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变化。 2、胸部胸部是昆虫主要运动器官所存在的位置。 从外官上可以区分为三节,也就是前胸、中胸和后胸。 在每一胸节下方的两侧长着一对脚,因此三个胸节共长着三对脚。 另外,在中胸和后胸的上方,通常各长有一对翅,所以昆虫一般有两对翅膀。 足足是昆虫用来爬行的;不过,有些昆虫的足却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 ,昆虫腹部的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附属构造。 比较明显的构造应该是位在末端的*了,,雄虫的交尾器或雌虫的产卵器。 篇四:昆虫纲的主要特征2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通常还有2对翅;腹部是内脏和生殖中心,内有大部分内脏器官和生殖系统,腹末具外*;具变态现象。 昆虫学性质及其研究内容森林昆虫学是昆虫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昆虫的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来自淘豆网www.taodocs.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doc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故又称6足纲。 昆虫纲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也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有150余万种动物昆虫有1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昆虫的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有触角1对为感觉器官司嗅觉和触觉复眼1对。 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通常由上唇、上颚、...。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除海洋外其余所有的生态环境都有昆虫分布。 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通常由上唇、上颚、舌、下颚及下唇组成。 其中下颚及下唇又各具分节的附属结构分别称为下颚须又称触须和下唇须。 昆虫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胸节。 各胸节的腹面有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 足分5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 跗节又有15分节跗节末端具爪。 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成棒状的平衡棒。 昆虫的腹部分节通常由11节组成但各类昆虫的体节常有愈合变形所以外表可见的腹节数目差别很大。 雌虫的尾端具有各种式样的产卵器雄虫的尾端具有构造复杂的外生殖器形态结构因种而异是昆虫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 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完全变态蛹前的发育期称为幼虫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差别如蚊、蝇、白蛉及蚤等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成虫前的发育期称为若虫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不显著通常仅表现为虫体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或未成熟发育如虱、臭虫、蜚蠊等。 在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它所对应的发育时间称为龄期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成虫从蛹中脱出的过程称为羽化。 常见昆虫蜻蜓蜻蜓是昆虫纲的一目多数为大、中型昆虫已知约5000种中载约350种和亚种全世界分布尤以热带地区为多。 蜻蜓体长20150毫米。 头大且转动灵活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 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 颜色多艳丽。 复眼发达占头部的大部分单眼3个。 口器咀嚼式。 雄性在性成熟时把精液藏入交合器中。 有时雌虫把腹部弯向下前方将腹部后方的生殖孔紧贴到雄虫的交合器上进行受精。 许多蜻蜓没有产卵器。 它们在池塘上方盘旋或沿小溪往返飞行在飞行中将卵撒落水中有的种类贴近水面飞行用尾点水将卵产到水里。 半变态。 稚虫靠吃水中小动物长大。 它们有的栖在水底有的附着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上后者能以蚊虫的孑孓为食。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2、形成新表皮的现象。 一旦进入滞育必需经过一定的物理或化学的刺激,否则恢复到适宜环境也不进行生长发育休眠:是由不良环境条件直接引起的,当不良环境条件消除时,便3、可恢复生长发育。 拟态:一种动物\"模拟其它生物的姿态,得以保护自己的现象,称为拟态保护色:是指一些昆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利于被捕食者发现而得到保护自己的效果羽化:成虫从它的前一虫态脱皮而出的现象,称为羽化雌雄二型:昆虫雌雄个体之间除内外生殖器官不同外,许多种类在个体大小、体型、体色、构造等方面也常有很大的差异的现象多型现象:指同种昆虫同一性别的个体中出现不同类型分化的现象有效积温法则:昆虫完成一定的发育阶段(一个虫期或一个世代)需要一定的温度积累,并且完成一个阶段所需要的温度的温度积累值是一个常数群落:在一定空间或一定的生态环境里几个或多个种群相互松散结合的一种单元种群:指特4、定的时间里,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性比:一个种群内雌雄个体的比例年龄组配:指种群内各年龄组(成虫期、蛹、各龄幼虫、卵等)的相对百分比生态系统: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相互作用的物质和能量体系。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人类农业活动参与下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其结构是以农作物群体为中心,形成作物一害虫一天敌一微生物系统种:是以种群形式存在的一类昆虫,它们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由交配,从而产生具有繁殖力的后代,并与其他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二、简答题昆虫纲的主要特征体躯环节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头部为感觉和取食中心:口5、器、1对触角、0-2对复眼、1-3个单眼。 胸部是运动中心;3对足、0-2对翅;腹部是生殖中心:9-11节,无行动用的附肢,末端有外生殖器。 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有害:危害农林植物及贮粮;影响人畜健康;影响人类生活,甚至破坏人类生存环境;有利:天敌昆虫对控制害虫起着重要作用;昆虫给人类带来了众多产品;昆虫传粉;昆虫可食用和药用;腐食昆虫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起重要作用;昆虫是重要的科研材料;昆虫文化给人以美的享受害虫防治的总原则\"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把害虫消灭与大量发生之前;解决害虫的再猖獗和次要害虫大量发生的问题;把害虫的种群数量长期控制在危害水平之下检疫对象确定的原则国内或地区内尚未发现或6、虽经发现而分布不广,或发生已普遍但正在大力除治、进行消灭的。 必须是人为传播的。 化学防治的优缺点优点:高效性;稳定性;速效性;及时性;低成本缺点:大多毒性高,对人畜不安全;部分残留高,对环境破坏严重;容易导致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易产生药害;有害生物再猖獗生物防治的优缺点优点: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可达到长期控制的目的;且不易产生抗性;资源丰富,易于开发;成本相对较低。 缺点:见效慢,大发生后无法控制;收环境影响大,效果不稳定;一般不容易批量生产;只能将害虫控制在一定水平。 种的定义及概念的理解定义:是以种群形式存在的一类昆虫,它们具有相同的形态特征,能自7、由交配,从而产生具有繁殖力的后代,并与其他种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现象。 它是分类的基本阶元,是生物进化过程中连续性与间断性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理解:种是以种群形式存在的;种间存在着生殖隔离,是生殖的基本单位;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基本进化单位(并不是最终分支);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杀虫剂药效的影响因素温度和湿度;光照;昆虫的营养因素;害虫的种群结构和消长动态;杀虫剂对天敌的影响。 杀虫剂的科学使用对症用药;适时用药;适量用药;适当的使用技术;合理的轮用和混用合理的轮用和混用杀虫机制不同;无交互抗性;有助于提高防效,扩大范围,降低成本;增效不增毒;有相等的持效期IPM的定义、观点及基本思想定义:综8、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 观点:生态学观点;经济学观点;辩证的观点基本思想:容忍哲学(IPM中,害虫概念的相对性);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协调和综合(多战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的全盘考虑;提倡多学科的协作害虫综合治理决策确立防治重点和兼治对象;确定靶标昆虫的经济阈值(防治指标);做好虫情监测;控制关键害虫的种群平衡位置;选择适宜的应急防9、治措施地下害虫发生特点发生普遍,分布广;生活周期长;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期在春秋季,种苗期受害最重;发生危害程度与土壤环境和耕作制度关系密切蚜虫为害特点:分布广泛,为害严重;多发生在植物的芽、嫩茎或嫩叶上;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导致失绿变色、虫瘿、干枯,并由蜜汁引发煤污病;传播植物病毒病。 发生规律:发生的特点:身体构造上的变化;生殖方式的不同;生活场所的转移和迁移习性。
昆虫纲的特征有
昆虫纲的特征有B.头部具有一对触角和一个口器,通常还具有复眼和单眼。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C.胸部有三对足,大多数昆虫在成虫期一般还生有二对翅。是运动的中心。D.腹部内含大部分内脏和生殖系统,是昆虫生殖和代谢的中心。E.昆虫在一生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需经过一系列显著的内部器官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才能转变为性成熟的成虫。靠谱的问答社区,专注分享知识、经验、观念。
昆虫纲的特征
昆虫纲的特征包括:体躯三段头、胸、腹,2对翅6只足,1对触角头上生,骨骼包在体外部,一生形态多变化。 昆虫纲不仅是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昆虫纲(Insecta),旧称\"六足虫纲,也是整个动物界中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在科学分类上,昆虫被列入节肢动物门六足亚门,它们具有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 昆虫纲不但是节肢动物门中最大的一纲,也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纲。 昆虫不但种类多,而且同种的个体数量也十分惊人。 昆虫的分布面之广,没有其他纲的动物可以与之相比,几乎遍及整个地球。 具备以下几个特征:(一)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这些环节集合成头、胸、腹三个部分;(二)头部不分节,是感觉与取食的中心,具有口器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三)胸部分为3节,可能某些种类其中某一节特别发达而其他两节退化得较小。 胸部是运动的中心,具有3对足,一般成虫还有2对翅,也有一些种类完全退化;(四)腹部应该分为11节,但也常常演化为8节、7节或4节。 分节数目虽不相等,但都没有足或翅等;附属器官着生。 腹部是生殖与营养代谢的中心,其中包含着生殖器官及大部分内脏;(五)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一系列内部及外部形态上的变化,即变态过程。 腹部除末端数节外,附肢多退化或无。 生殖孔后位。 头部有触角(极少数无触角)、1对,单眼2~3个或无,口器1个。 胸部由前胸、中胸、后胸三节组成。 跗节又分1~5节,末端有爪,有的爪上有爪间垫,有爪间刺。 中胸和后胸上通常各生有一对翅。 不同虫种的翅脉和脉序不同,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 有的昆虫后胸翅退化为平衡棒,有平衡作用。 腹部由11节组成,由于前1~2节趋于退化,末端几节变为外生殖器,故可见的节数较少。 [1]坚硬的外骨骼使昆虫的生长受限。 这一过程其实就是昆虫将旧的外壳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更大的外壳。 昆虫的一生大概要蜕皮5到15次,其次数因虫种而异,但都是确定的。 褪皮后,旧外壳被遗弃。 但有许多昆虫会吃掉这一层旧外壳,如蝗虫。 如果成体和幼体的生活环境也不一样,它们之间的形态差异会非常显著,如蜻蜓蜉蝣。 相反,如果两者的生活环境相似,则它们的形态差异就没那么明显,如蝗总科臭虫科的昆虫。 幼体和成体除了外生殖器和尾须外,只有个体大小的变化,称为表变态,如衣鱼目的昆虫。 相对于此,若在这两种活动状态之间还存在着一个静止状态-蛹的话,则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在这种发育中,昆虫会经过一个吐丝结茧,在茧内化蛹的过程,如鳞翅目昆虫。 有的昆虫变态发育类型是界乎于这两者之间的,如蓟马,被称为过渐变态发育,其最后一个若虫阶段不食,不大活动类似蛹。 昆虫的幼体阶段,其实就是不断进食的阶段,而成体的任务通常只有一个,就是生育繁殖,很多时候甚至不再进食。 因此幼体时期通常会长于成体时期。 最好的例子是蜉蝣,它们的稚虫期长达几年,而成虫期只有一天,是生命周期最短的昆虫。 许多昆虫的生命周期少于一年,但它们拥有一套内在调节机制,使得其成虫在每年的同一个季节出现。 这对它们来说非常重要,因为有些昆虫的幼体依赖某种特定的植物才能生存,通过这种调节机制使得它们可在每年同一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 例如某些蜂,它们需要专一收集某种花的花粉和花蜜,以提供其后代幼虫发育所需的营养。 昆虫在静止期会经历一系列的构造变化,而静止期可发生在不同的发育阶段。 许多蜜蜂和野蜂在蛹期前9个月就会以饱食状态静闭在造好的茧中,而且能就这样过上几年,才成蛹蜕变为成虫。 许多昆虫能在一年之间交替几代。 相反,一些蝗虫和蜻蜓,需要5年的发育期。 世界昆虫约有100万种,也有人估计为200万种,每年还约陆续发现0.5~1万新种。 中国约12~15万种。 昆虫具有强大的飞翔能力,其微小的身躯又易随气流传播,所以从赤道到两极都有它们的踪迹。 如北纬80曾发现蝴蝶,北纬70曾发现蚊虫;南极圈内也曾发现过昆虫。 海拔5029米高山上曾发现半翅目昆虫,488米高山上曾发现鳞翅目昆虫,若干无翅亚纲昆虫往往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 昆虫的分布上限为海拔6800米。 [1]依据昆虫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最原始的口器形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适用于取食咀嚼固体食物,如蟑螂、蝗虫的口器。 由五个部分组成:(1)上唇一片,位于口器前方,可防止食物自前方外漏。 (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之后方,坚硬,具切齿和臼齿,适于切割、咀嚼食物。 (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之后,主要功能是抱握食物。 (4)下唇一片,位于口器最后方,以防止食物向后漏出。 (5)舌一个,为上下颚之间口腔底壁的狭长突起,司味觉及搅拌食物之功能。
(完整版)昆虫纲的特征.docx
1.体躯的环节分别集合组成头、胸、腹3个体段;2.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因此而得名。 蜻蜓目Odonata在昆虫纲中是比较原始的类群,也是较小的一个目。 蜻蜓目分为三个亚目:差翅亚目(Anisoptera)统称蜻蜓dragonflies\"均翅亚目(Zygoptera)统称蟌damselflies以及发现于日本和印度的两种间翅亚目(Anisozygoptera)昆虫。 全世界约有5000种,我国有300多种。 蜻蜓身体粗壮,休息时翅膀平展于身体两侧;蟌身体细长,休息时翅膀束置于背上。 间翅亚目则拥有粗壮的身体和束置于背上的翅膀。 成虫也为肉食性种类,捕食小型昆虫,飞行迅速,性情凶猛。 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 由于成虫前翅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 双翅目分为长角、短角和环裂三个亚目。 长角亚目的触角在6节以上,包括蚊、蜢、蚋,是比较低等的类群;短角亚目触角在5节以下,一般3节,通称虻\";环裂亚目就是我们通称的蝇\"膜翅目Hymenoptera的特征明显,包括咀嚼式口器,前后翅连接靠翅钩完成等。 本类群分布很广,已知种类100000多种,估计至少250000种,包括各种蚁和蜂。 根据腹部基部是否缢缩变细,分为广腰亚目和细腰亚目。 广腰亚目(叶蜂科)是低等植食性类群,包括叶蜂、树蜂、茎蜂等类群;细腰亚目(锥尾部:姬蜂科茧蜂科小蜂科赤眼蜂科瘿蜂科针尾部:胡蜂科泥蜂科土蜂科)包括了膜翅目的大部分种类,包括蚁、黄蜂和各种寄生蜂等。 半翅目Hemiptera昆虫通称蝽\"已知38000余种,是昆虫纲中的大类群之一。
昆虫纲的特征- 360文库
昆虫纲的特征,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广为分布的原因,具翅,体小,口器多样化,繁殖力强,变态特征,昆虫的头胸腹及其附肢,结构,类型,功能,昆虫头部的附器有触角,复眼,单眼和口器触角的结构,由许多环节组成,基部1节叫柄节,第2节叫梗节,这两节
昆虫生物学特性(个体发育、世代、习性)
1.了解昆虫的个体发育及特征。 2.了解昆虫的世代、习性。 1.掌握昆虫的个体发育及特征。 2.掌握昆虫的世代、习性。 培养同学们对昆虫个体发育、世代、习性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1.昆虫的个体发育及特征。 2.昆虫的世代、习性。 答:昆虫从卵到成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不仅随着虫体的长大而发生着量的变化,而且在外部形态、内部器官和生活习性等方面也发生着周期性的质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昆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变态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不完全变态和完全变态。 一、昆虫各发育阶段的特点1.卵期卵期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 〔2〕卵的形状:长茄形、袋形、半球形、球形、馒头形等。 〔3〕昆虫产卵方式和产卵场所:单粒散产(如棉铃虫);集聚成块(如玉米螟、三化螟);有的产在暴露的地方(如天蛾类);有的产在植物组织内(如叶蝉);有的产在其他昆虫的卵、幼虫或蛹体内(如各种寄生蜂);有的卵以卵鞘或雌成虫腹末的绒毛覆盖(前者如螳螂,后者如三化螟)。 〔4〕卵的构造:卵是一个大细胞.外面为一层坚硬的卵壳,卵壳项端有1至数个小孔为精子进入卵的通道。 卵内具有细胞质、卵黄和卵核。 〔5〕孵化及卵期:胚胎发育在卵内完成后,幼虫或假设虫破卵壳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卵从产下到孵化所经历的时期称为卵期。 2.幼虫期幼虫期是昆虫一生中的主要取食危害阶段,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 〔1〕假设虫期与幼虫期不完全变态昆虫自卵孵化为假设虫到变为成虫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假设虫期;完全变态昆虫自卵孵化为幼虫到变为蛹所经历的时期称为幼虫期。 〔2〕假设虫、幼虫的特点完全变态昆虫的幼虫,外形和成虫截然不同,没有复眼、翅等,而且有成虫期所没有的临时性器官如腹足等。 〔3〕蜕皮与虫龄昆虫是外骨骼动物,其坚硬的体壁不能随着身体的增大而增长。 昆虫每蜕1次皮,视为增长1龄,每两次蜕皮之间的历期称为龄期。 3.蛹期蛹期是全变态类昆虫所特有的发育阶段,也是幼虫转变为成虫的过渡时期。 〔1〕化蛹及蛹期全变态类昆虫的末龄幼虫老熟后寻找适当场所、身体缩短、不食不动,然后蜕去最后一层皮变为蛹,该过程称为化蛹。 末龄幼虫在化蛹前的静止时期称为预蛹期;从化蛹时起至成虫羽化所经历的时期称为蛹期。 〔2〕蛹期特征蛹期不食不动、外表静止,但内部却进展着剧烈变化,一方面分解幼虫原有的内部器官,另一方面则形成成虫所具有的内部器官。 如多数鞘翅目昆虫的蛹。 被蛹的触角、足、翅等附肢均紧贴于蛹体上。 不能自由活动。 〔4〕化蛹的场所蛹期是昆虫生命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对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抵抗力也较差,所以昆虫在化蛹前常寻找隐蔽场所,如在树皮裂缝中、或土壤内做土室、在卷叶内或植物组织内、甚至吐丝作茧,以免遭受敌害的侵袭和气候变化的不良影响。 4.成虫期成虫是昆虫生命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其主要行为是交配和产卵,所以成虫期是昆虫繁殖的时期。 不完全变态昆虫的末龄假设虫和完全变态昆虫的蛹,蜕去最后一次皮变为成虫的过程称为羽化。 成虫从羽化起到死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成虫期。 有些昆虫羽化时,性器官己发育成熟,不再取食便可交配、产卵,产卵后不久就死去,这类昆虫寿命往往很短,一般只有几天。 各类昆虫的产卵前期常有一定的天数,诱杀成虫时应在产卵前期进展效果较好。 从成虫第1次产卵到产卵终止的时期称为产卵期。 产卵期短的一般昆虫的雌、雄个体外形相似,仅外生殖器第一性征不同。 这种现象称为雌雄二型性或性二型。 有些昆虫在同一个种群中,除了雌雄二型外,在同一性别中还有不同的类型,称为多型现象。 如蚜虫,雌性个体又有无翅雌蚜和有翅雌蚜之分。 二、昆虫的季节发育1.昆虫的世代和年生活史〔1〕世代1〕概念昆虫自卵或幼体产下到成虫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简称一代。 很多昆虫世代的多少和长短受气候条件(主要是温度)的影响,它的分布地区越往南,一年发生的代数越多。 昆虫在适温范围内,温度增高,发育加快,完成一代所需的时间就缩短。 有些昆虫一年内世代的多少完全由遗传性决定,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3〕世代的计算一年中昆虫代数的计算,从卵开场。 越冬后出现的虫态称为越冬代,由越冬代成虫产下的卵,称为第一代卵。 如以卵越冬,亦称为第一代卵,由此发育的幼虫、成虫,称为第一代幼虫、成虫,其产的卵则称为第二代卵。 其他各代以此类推。 4〕世代重叠与世代交替一年发生多代的昆虫,往往因发生期参差不齐,成虫羽化期和产卵时间长,而造成上下世代间界限不清,前后几代混合发生、不同虫态相互并存的现象,称为世代重叠。 有的昆虫在一年中的假设干世代间,存在着生殖方式或生活习性的明显差异,通常总是两性世代和假设干代孤雌生殖世代相交替,称之为世代交替。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有哪些?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生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通常还有2~3个单眼;胸部着生三对足,大部分种类有两对翅;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身体外层具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生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通常还有2~3个单眼;胸部着生三对足,大部分种类有两对翅;腹部一般由9~11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一对尾须;身体外层具坚韧的“外骨骼”。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道客巴巴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故又称6足纲。 昆虫纲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种群数量最大的一类动物与人类经济和健康有极密切的关系也是医学节肢动物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球上有150余万种动物昆虫有100多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昆虫的头部为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有触角1对为感觉器官司嗅觉和触觉复眼1对。 头部前方或腹面有取食器官称为口器通常由上唇、上颚、舌、下颚及下唇组成。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内容提示: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是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胸部有足3对故又称6足纲。 除海洋外其余所有的生态环境都有昆虫分布。 其中下颚及下唇又各具分节的附属结构...。 其中下颚及下唇又各具分节的附属结构分别称为下颚须又称触须和下唇须。 昆虫的胸部分前胸、中胸、和后胸三个胸节。 各胸节的腹面有足1对分别称前足、中足和后足。 足分5节由基部向端部依次称基节、转节、股节、胫节和跗节。 跗节又有15分节跗节末端具爪。 双翅目昆虫仅有前翅后翅退化成棒状的平衡棒。 昆虫的腹部分节通常由11节组成但各类昆虫的体节常有愈合变形所以外表可见的腹节数目差别很大。 雌虫的尾端具有各种式样的产卵器雄虫的尾端具有构造复杂的外生殖器形态结构因种而异是昆虫种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变态是昆虫个体发育的特征。 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蛹期的称为完全变态蛹前的发育期称为幼虫其外部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差别如蚊、蝇、白蛉及蚤等发育过程不需要经过蛹期的称为不完全变态成虫前的发育期称为若虫其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与成虫差别不显著通常仅表现为虫体较小性器官未发育或未成熟发育如虱、臭虫、蜚蠊等。 在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它所对应的发育时间称为龄期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成虫从蛹中脱出的过程称为羽化。 蜻蜓体长20150毫米。 头大且转动灵活两对翅膜质透明翅多横脉翅前缘近翅顶处常有翅痣。 腹部细长雄性交合器生在腹部第2、3节腹面。 颜色多艳丽。 复眼发达占头部的大部分单眼3个。 口器咀嚼式。 雄性在性成熟时把精液藏入交合器中。 有时雌虫把腹部弯向下前方将腹部后方的生殖孔紧贴到雄虫的交合器上进行受精。 许多蜻蜓没有产卵器。 它们在池塘上方盘旋或沿小溪往返飞行在飞行中将卵撒落水中有的种类贴近水面飞行用尾点水将卵产到水里。 半变态。 绝大多数稚虫水生许多蜻蜓年生1代有的种类要经过35年才完成1代。 稚虫靠吃水中小动物长大。 成虫在飞行中捕捉大小适宜的昆虫为食。 蜻蜓多在开阔地的上空飞翔黄昏时出来捕食蚊类、小型蛾类、叶蝉等是重要的益虫。 螳螂螳螂是陆栖捕食性昆虫对人类有益的虫子要加以保护已被众人所知。 螳螂习性凶猛以肉食著称故可视为昆虫纲的猛虎。 蝗、蝉、蝇、毛虫、甲虫等无不被侵袭而食。 在南美产的某些螳螂攻击小鸟、蜥蜴、蛙类等小动物。 螳螂凶猛好斗即使是同类也常互相残杀。 螳螂在交配时雌螳螂有时回过头来先啃食雄螳螂头部然后一口口将全身吃个精光而雄螳螂竞不作任何抵抗任其为所欲为。 说来很似残忍实则是雌螳螂在交配后急需补充大量营养来满足大腹中卵粒的成型以及制作将来产卵时用来包缠卵粒的大量胶状物质。 雄螳螂是为子女献身的。 头部三角形胸部细长前足为镰刀形的捕捉足。 前足基节延长腿节宽阔腹面有槽构成鞘状槽的两旁各有一列齿刺胫节腹面亦有小刺。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昆虫纲的主要特征:(1)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2)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单眼1~3个,口器附肢3对(上、下颚、下唇)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3)胸部具有3对胸足,有翅1~2对,是运动中心。(4)腹部是内脏和生殖的中心,腹部末端有尾须和外生殖器。(5)昆虫的一生还要经过一系列变态过程。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昆虫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基本特征: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还有0-3个单眼;胸部生有6足,一般有翅2对,所以昆虫纲也称6足纲;腹部大多由10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基本特征:体躯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还有0-3个单眼;胸部生有6足,一般有翅2对,所以昆虫纲也称6足纲;腹部大多由10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汇.doc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汇.doc,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二、弹尾目Collembola弹尾目属小型无翅类型昆虫,长在5mm以下。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汇.doc40页 需要金币:*金币(10金币=人民币1元) 最全面的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汇.doc 第七节?昆虫纲各目和主要科的识别特征一、原尾目Protura原尾目为昆虫纲中最原始的类群。 头小,且无眼无触角无翅,分布广体微小;口器藏于头内;腹部12节,腹部1~3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 性喜湿,栖泥炭地或草地、石下及树皮内,无经济意义。 通称原尾虫,简称螈。 代表种如下图所示。 口器藏于头内;有单眼组成的小眼群;触角4~6节;腹部6节,第1节腹面有1个粘管,第3节腹面有握弹器,第4或第5节上有弹器,善跳跃。 栖土中、积水水面、腐败植物间、草丛及树皮下等富有腐败物质之处。 通称跳虫。 三、双尾目Diplura?体细长,一般长在10mm以内。 白或灰白色,口器藏于头内;无眼;触角丝状,20~40节或更多;腹部11节,第1~7节腹节腹面各有1对针突;腹末有1对尾须或尾铗,也有变形为钳状器,无中尾丝。 多生活于砖石下、枯枝落叶下或土壤等潮湿荫蔽之处,极怕光,行动活泼。 通称双尾虫。 四、缨尾目Thysanura?昆虫体有鳞片,口器外露;有复眼,发达或退化;触角丝状,30节以上;腹部11节,腹部2~8节常具有针突和翻缩泡;腹下有腹刺若干对,腹末具1根中尾丝,两根尾须。 因为它具有滑翔能力,从高处落下也不会摔伤。 五、蜉蝣目Ephemerida?小型至中型昆虫,体软弱;触角刚毛状,不甚明显;复眼1对发达,单眼3个;口器咀嚼式;翅半透明,前翅大,后翅小;腹部11节;腹部末端有长尾须两条,1根中尾丝。 常在日落后大群飞舞,发生盛时,坠落地面,集成厚层。 幼虫(若虫)水生,需一到三年或五到六年以上始能成熟;可为淡水鱼的饵料。 成虫具亚成虫期。 通称蜉蝣。 六、蜻蜓目Odonata?大型昆虫,也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昆虫。 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腹板上。 半变态。 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脸盖捕食,成虫陆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 通称蜻蜓、豆娘。 约有4500余种。 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单眼2~3个;前后翅均为膜翅,前翅狭长,半透明,后翅臀域发达飞行力弱。 腹部11节;尾须丝状,多节或1节。 无经济价值。 通称石蝇。 八、纺足目Embioptera?中小型昆虫,体长而扁,行动活泼。 雄虫复眼发达呈肾形,雌虫复眼小,无单眼;雌虫无翅,状如若虫;前足第1跗节膨大,有纺丝腺开于此能纺丝作巢,故名;腹部10节;尾须2节,雄虫不对称。 渐变态。 此虫能分泌丝,结成丝管,栖息其中;多生活于树皮缝隙的白色薄膜状丝造隧道,若干种类栖息于蚁巢中。 通称丝蚁或足丝蚁。 触角丝状;口器咀嚼式;复眼小,无单眼;体细长似竹条或体扁似树叶;腹部10节;尾须1节。 有的形似竹节或树枝,称竹节虫或;有的形似叶片,称叶子虫或叶。 体色主要是绿色或褐色,有保护作用。 通称竹节虫。 ?直翅目包括蝗虫、蟋蟀、蝼蛄、螽斯等,一些种类是农业上的重要害虫。 触角丝状;头下口式,口器咀嚼式;复眼发达,单眼3个;前翅狭长为复翅,后翅膜质臀域扩大,有些种类短翅,甚至无翅,有的种类飞行力极强,能长距离飞迁。 ;一般后足为跳跃足,适于跳跃。 腹部11节;尾须丝状,短或中等长,并有产卵器。 通称蝗虫、蝼蛄、螽斯、蟋蟀等。 蝗虫、蟋蟀、蝼蛄将卵产于土中,螽斯、树蟋将卵产于植物组织内。 卵的形状,多呈圆柱形。 产卵方式属于隐蔽式,有的数个成小堆,有的集合成卵块,外被保护物。 若虫的形态、生活环境、习性都和成虫相似。 多数种类1年1代,少数种类1年两代,蝼蛄2~3年完成1代。 一般以越冬。 多为植食性种类,少数种类肉食性。 直翅目重要亚目和科的介绍:(一)蝗亚目Acridodea?触角短,在30节以下,一般为丝状,少数剑状;产卵器凿状;听器位于腹部第1节两侧。 这一亚目是向地面生活发展的类群。 幼虫又称蝗蝻,与成虫习性同。 为典型的植食性昆虫,能取食不同科的植物。 本科包括5个亚科,许多种类都是农牧业上的重要害虫,常见的有飞蝗、稻蝗、竹蝗、意大利蝗、蔗蝗和棉蝗等。 约万余种,我国有三百余种。 ???螽斯科Tettigoniidae?产卵器刀状;跗式4~4~4。 多数植食性,有的为肉食性。 蟋蟀科Gryllidae?产卵器细长,矛状;跗式3~3~3;前足胫节上的听器,外侧大于内侧,可与螽斯相区别。 多杂食性。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具有口器、触角,通常还有单眼和复眼;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通常还有2森林昆虫学是昆虫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它是以森林植物害虫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森林害虫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森林害虫的发生消长规昆虫学目的与任务为森林害虫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及手段咀嚼式口器害虫的危害:有明显的机械损伤,被害植物组织器官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如叶片缺刻、穿孔、甚至被吃光,根、茎、枝条被咬断吸式口器害虫的危害:无明显的机械损伤,被取食的植株组织器官完整,但常出现褪色斑点、卷曲、皱缩、枯萎、畸形或局部膨大形成虫体壁的结构特性与昆虫抗触杀能力的关系:(1)昆虫体壁衍生物的多少与抗触杀能力的关系(2)体壁的厚薄与抗触杀能力的关系(3)体壁的不透水性与抗触杀能力的关昆虫的呼吸方式多样,可分为:(1)体壁呼吸:主要是无气管系统或其结构不完整的低等昆虫,如原尾目、弹尾目和部分内寄生昆虫和水生昆(2)气管鳃(或直肠鳃)呼吸:主要是部分水生昆虫,如蜉蝣目、襀翅目、蜻蜓目和毛翅目昆虫的幼虫(3)气泡和气膜(盾)呼吸:如龙虱(4)气门和气管呼吸:如多数昆虫(5)内寄生昆虫的特殊呼吸方式:将气门或气管伸出寄主体外或伸入寄主的气管内进行呼昆虫主要靠气门和气管呼吸。 呼吸的主要功能:吸收02,排除CO2、通风、蒸腾(排水)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虫态;其幼虫和成虫之间不仅外部形态内部器官迥然不同,且生活习性也常常不同不完全变态:个体发育只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无蛹期;成虫特征随幼虫的生长发育逐步显性多型现象则是指同一性别的个体也存在形态和习性上差异,而可分为多个类型。 多型现象多出现在社会性昆虫中,如蚂蚁、蜜蜂等。 昆虫的行为和习性:1、简单反射:是感觉神经接受外界刺激,经传导到运动神经所引起的反应。 如昆虫的“假死”现象。 2、趋性:是昆虫对某种外界刺激(如光、热、化学物质等)形成的向性反应。 分为负趋性3、本能4、群集6、拟态7、保护色和警戒色5、生活节律: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名词解释一个新个体(卵或幼虫)从离开母体到发育至性成熟产生后代为止的个体发育史,称为1间称为1个世代周期。 年生活史:指昆虫在一年中出现的各个虫态及世代变化情况。 由当年的越冬虫态开始活动起,到第二年越冬虫态结束种类。 昆虫同其它节肢动物一样,在隆冬或盛夏季节,往往有一段或长或短的生长发育停滞的时期,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越冬滞育:指一些昆虫在不良环境条件还远未到来之前就进入停育期,在停育期内即使给予最适宜的发育条件,也不会马上恢复生长发育,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特殊刺激才能重新恢复生长发育。 物种:是指在形态、生理、生态、生物学及地理分布等方面相同,并在自然情况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繁殖力的个体的总称。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生境的各种无机环境因子之间所构成的相互联系的体为积温一切生物(包括昆虫)只有在发育起点温度以上才能开始发育。 因此只有在发育起点以上的温度才是有效温度。 生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摄取的总热量应是有效温度的总和,称为有效积相同点不同点共同点:都是对不良外界环境条反应,都表现为生长发育的暂停止1)休眠是昆虫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反应;而滞育是昆虫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本身生活方式与外界生存因素间不断矛盾统一的结果,具有遗传性,常发生于年生活史中的特定世代及特定虫态。 2)二者产生的原因和解除的机制不同引起昆虫休眠的原因有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其中温度是主要因素。 一旦不良条件消除,休眠就立即解除。 引起昆虫滞育的原因也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食物,但光周期是主要因素。 一旦进入滞育,即使给予最适宜条件,也不能马上解除。
昆虫纲
昆虫纲(Isecta)旧称六足虫纲,是整个中最大的一个类群。 昆虫纲不仅是,也是整个界种类和数最多的一个纲。 纲:昆虫纲 世界约有100万种,也有人估计为200万种,每年还约陆续发现0.5~1万新种。 中国约12~15万种。 昆虫种类繁多(约占种数的80%),习性歧异,分布范围很广,除海洋的水域之中以外,凡有植物生长的地域都有昆虫。 如北纬80°曾发现蝴蝶,北纬70°曾发现蚊虫;南极圈内也曾发现过昆虫。 海拔5029米高山上曾发现半翅目昆虫,488米高山上曾发现鳞翅目昆虫,若干无翅亚纲昆虫往往生活在海拔更高的地方。 昆虫的分布上限为海拔6800米。 、山洞也有昆虫栖息。 布劳尔根据昆虫变态分目,奠定了近代昆虫纲分目的基础。 其后经过许多学者的修订,昆虫目的分类颇为参差,最多的分为34目。 昆虫在地球上约出现于3.5亿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化历程。节肢动物起源于类似的蠕虫,经历下列演进阶段:。 ②头部发生、眼和,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昆虫的起源有多种学说,一类学说认为系由水栖祖先演化而来,例如,起源说和甲壳类起源说;另一类学说认为由陆栖祖先起源,如多足纲、唇足纲、综合纲是昆虫的近缘。 体分头、胸、腹3部。 1.头部有触角(极少数无触角)、触须、复眼各1对,单眼2~3个或无,口器1个。 2可能具备两对翅。 3一般具备三对足的·节肢动物。 重要器官 依据昆虫取食方式的不同,口器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咀嚼式口器 最原始的口器形式,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组成,适用于取食咀嚼固体食物,如蟑螂、蝗虫的口器。 由五个部分组成:。 (1-1)上唇一片,位于口器前方,可防止食物自前方外漏。 (1-2)上颚(大颚)一对,位于上唇之后方,坚硬,具切齿和臼齿,适于切割、咀嚼食物。 (1-3)下颚(小颚)一对,位于上颚之后,主要功能是抱握食物。 (1-4)下唇一片,位于口器最后方,以防止食物向后漏出。 (1-5)舌一个,为上下颚之间口腔底壁的狭长突起,司味觉及搅拌食物之功能。 二、刺吸式口器 总称为喙,由上唇、下唇、舌、一对上颚和一对下颚组成。能刺破皮肤,可以吸血或注入病原体,如雌蚊口器。 主要吸食动物血液和植物汁液,要求既要有吸吮液体的结构,还要有刺破动、植物组织的结构,与咀嚼式口器的不同之处如下: 上颚和下颚(或下颚的一部分)特化成细长的口针; 下唇延长成喙; 三、舐吸式口器 上、下颚均已退化,下唇发达,将舌及上唇包在其中,下端有盘状的唇瓣,适于舐吸食物,如家蝇的口器。 四、虹吸式口器 鳞翅目成虫所具有,具一条外观如发条状的,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吮深藏花管底部的花蜜。 五、刮吸式口器 为双翅目蝇类幼虫(蛆)所特有。 其头全部缩入胸部,体躯前端全部为颈膜。 六、捕吸式口器 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有双刺吸口器之称,捕食时将刺刺入猎物体内,并注入消化液进行肠外消化,在经过刺将营养物质吸回体内。 七、锉吸式口器 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独有,各部分的不对称性是其显著的特点。 八、刺舐式口器 1、上唇较长,端部尖。 2、上颚变宽,呈刀片状,端部尖锐,能左右活动,能与上唇一起切破牲畜或人比较坚硬的皮肤。 3、下颚的外颚叶形成坚硬而细长的口针,其上下抽动能使已刺开的伤口张开。 4、下唇肥大柔软,端部具一对肉质的唇瓣,唇瓣上具一系列通往前口的横沟。 5、舌变成一根较细弱的口针。 1.刚毛状触角鞭节纤细似一根刚毛,如蜻蜒、豆娘、蝉等的触角。 2.丝状触角鞭节各节细长,无特殊变化,如蝗虫。在一些种类中,细长如丝,如螽蟖,蟋蟀等的触角。 3.念珠状触角鞭节各节呈圆球状,如白蚁等的触角。 4.锯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有一短角突出,因而整个形态似锯条,如叩头虫、芫菁等。 5.栉齿状触角鞭节各节的端部向一侧有一长突起,因而呈栉(梳)状,如一些甲虫、蛾类的雌虫。 6.羽状(双栉状)触角鞭节各节端部两角均有细长突起,因而整个形状似羽毛,如雄家蚕蛾的触角。 7.膝状触角鞭节与梗节之间弯曲呈一角度。如蚂蚁、蜜蜂的触角。 8.具芒触角鞭节仅一节,肥大,其上着生有一根芒状刚毛,如蝇类的触角。 9.环毛状触角鞭节各节近基部着生一圈刚毛,如雄蚊,摇蚊的触角。 10.球杆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逐渐稍稍膨大,似棒球杆,如蝶类的触角。 11.锤状(头状)触角鞭节末端数节突然强烈膨大,如露尾虫、郭公虫等。 12.鳃状触角鞭节各节具一片状突起,各片重叠在一起时似鳃片,如金龟子的触角。 昆虫的前胸、中胸和后胸各具足一对。 胸足由六节,即基、转、股、胫、跗及前跗节组成。 由于执行不同的功能,足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1.步行足各节均细长,无特殊变化,适于步行或疾走,如蟑螂、步行甲的足。
昆虫纲的简单分类(一)
昆虫纲的简单分类(一) (一)蜉蝣目Ephemerida. 1.识别特征(1)体柔软纤细;(2)翅三角形,后翅明显小于前翅;(3)腹末有一对细长多节的尾须和一条中尾丝。 2.生物学特性(1)原变态(具亚成虫期);(2)亚成虫和成虫生命很短,(朝生暮死,数小时至一周)。 (3)稚虫期1~3年(蜕24次皮)3.经济价值(1)为鱼类和水生动物的主要食物(2)检测水质。 4.分类慨况全世界已有14个科,2000多种;中国有40余种。 (二)蜻蜓目Odonata通称蜻蜓、豆娘 1.识别特征1)体细长;2)复眼发达;3)触角刚毛状;4)翅膜质,分布有发达的网状翅脉。 2.生物学特性(1)半变态;(2)捕食性3.经济价值有益也有害4.分类慨况全世界已有20多个科,500多种;中国有300余种。 (三)蜚蠊目Blattaria俗称蟑螂、地鳖 1.识别特征(1)体遍平,椭圆形;(2)前胸背板发达盖及头部。 2.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2)喜黑暗;(3)卵生或卵胎生;(4)杂食性3.经济价值(1)卫生害虫(2)部分种类是中药。 4.分类慨况全世界已有3个科7000多种;中国有250余种。 (四)螳螂目Mantodeu俗称螳螂和刀螂 1.识别特征(1)头三角形活动自如;(2)前胸狭长能动;(3)前足为典型的捕捉足。 2.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2)捕食性;(2)具互相残杀的习性。 3.经济价值(1)捕食昆虫(2)入药4.分类地位全世界有1个科2000多种;中国有50余种。 (五)等翅目Isoptera通称白蚁 1.识别特征(1)触角念珠状;(2)前后翅大小、形状及脉序相等。 (详情见后)(六)缺翅目Zoqptera。 1.识别特征(1)体微小,形似白蚁;(2)后足腿节粗壮大;3)具翅者翅脉退化易脱落。 2.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2)生或于树皮下和死树、朽木及含有腐植质的土中。 3.经济价值具有一定的分类价值。 4.分类慨况全世界有1个科20多种;中国有1种。 (七)襀翅目Plecoptera俗名叫石蝇 1.识别特征(1)体中至大型、软而扁平;(2)前、中、后胸大小几乎相等;(3)前翅为狭长,后翅臀叫宽大,翅脉较少,平放于腹背上。 2.生物学特性(1)半变态;(2)稚虫捕食性、成虫植食性。 3.经济价值检测水质;具有一定的分类地位.。 (八)竹节虫目Phasmida俗名竹节虫 1.识别特征(1)大型或极大型;(33cm当今最大的昆虫)(2)细长似竹或宽扁似树叶; (九)蛩蠊目Crylloblattodea俗名蛩蠊 1.识别特征(1)体微小,细长,白色,无翅,似双尾虫;(2)触角丝状,复眼退化,无单眼;(3)腹末具一对细长的尾须,雌虫具剑状产卵器;2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2)杂食性(3)生活于海拔1500~6500m的高山地区。 3.经济价值有一定的分类地位。 4.分类慨况全世界仅1科25种;中国仅有1种。 (十)直翅目Othoptera包括蝗虫、蝼蛄等 1.识别特征(1)口器咀嚼式(2)前翅狭长,革质;后翅膜质,臀区发达。 (十一)纺足目Embioptera俗名足丝蚁 1.识别特征(1)前足发达,第一跗节膨大,具丝腺;(2)翅狭长,前后翅相似,翅脉简单。 2.生物学特性3.(1)渐变态;(2)生活于树皮缝、蚁穴、白蚁巢中;(3)植食性。 3.经济价值危害性不大,具有一定的分类地位。 4.分类慨况全世界有8个科300多种;中国有5种。 (十二)重舌目Diploglossata俗名鼠螋(自学) *全世界仅1科,10多种;我国尚未发现。 (十三)革翅目Dermapteva通称蠼艘和蝠艘 1.识别特征(1)体狭长,扁平而坚硬;(2)蜕裂线明显;(3)前翅短,末端平截状;(4)具尾铗。 2.生物学特性(1)渐变态;(2)多栖息与石下、枯枝落叶等隐湿场所;(3)杂食性。 3.经济价值天敌昆虫4.分类慨况全世界有7个科1200多种;中国有220多种。 (十四)同翅目Homoptera包括蝉、叶蝉等 1.识别特征(1)口器刺吸式(2)前翅质地均匀,膜质或革质 (十五)啮虫目通称书虱(十六)食毛目通称鸟虱(十七)虱目通称体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 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 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更多昆虫总论---昆虫的分类昆虫总论---昆虫的分类。 9.环毛状触角鞭节各节近基部着生一圈刚毛,如雄蚊,摇蚊的触角。 1.咀嚼式口器(图5-6)最原始的口器形式,适用于取食固体食物,如蝗虫的...昆虫鉴别技术---看图识虫(全面系统性的昆虫/害虫识别/鉴别)续昆虫鉴别技术---看图识虫(全面系统性的昆虫/害虫识别/鉴别)续。